川軍後人在山西東陽關用川酒祭奠戰死的英烈。
  《川軍後人重返東陽關》後續東陽關,血與火
  “每人背12雙草鞋徒步千里出川,駐防山西黎城東陽關鎮兩個多月,三天三夜抗擊日寇,兩千川軍將士血灑太行山上,上萬人參加公祭大會。”——摘自《黎城縣誌》
  川軍剛到黎城時,留給當地百姓第一印象是軍紀嚴明,買賣公平。而川軍為了保衛山西人民的家鄉,與日寇殊死戰鬥,更讓黎城人民銘刻於心。——黎城老人的回憶
  1938年,在遠離四川成都1300餘公里的山西黎城縣,由軍長李家鈺將軍率領的川軍47軍戰士,在東陽關阻擋日軍侵華兵鋒數日,2000餘名川軍將士喋血戰場(本報29日曾報道)。
  29日上午10點,當年犧牲或參戰川軍後代重返山西東陽關,尋找父輩們曾在那裡戰鬥過的痕跡。
  浴血一戰
  兩千川軍喋血20里山頭
  29日清晨一大早,10餘名六七十歲的川軍後人蹣跚著登上了山西黎城縣外一處海拔1300餘米的山嶺上。原黎城縣政協副主席楊增元指著這片種滿苞谷的山頭介紹起來:這裡名為“皇后嶺”,曾經是東陽關川軍戰場的主陣地。1938年,日軍大舉進犯山西、河北。正是在東陽關上,駐守在這裡的川軍178師誓死抗擊日寇侵略兵鋒。血戰了三天三夜,東陽關陣地不曾失落。但不幸漢姦賣國帶路,抄小道至川軍後方,川軍不得不遵軍部命令轉移。
  “東陽關上,官兵陣亡2000多人。”楊增元說,將士鮮血染紅了大地。由於戰事吃緊,當地老百姓仍冒險匆匆掩埋陣亡將士。“這片太行山上,川軍將士屍骨埋了足足20里地。”
  村民回憶
  犧牲川軍十七八歲居多
  “以前這裡有明長城遺址,也有川軍的戰壕遺址,但70多年了,不好找了。”楊增元遺憾地說。
  幾經尋找,29日中午,記者終於在東陽關鎮長寧村找到了一名川軍抗戰的見證人。
  鄭晚育,黎城縣東陽關鎮長寧村人,如今已是84歲。1938東陽關阻擊戰發生時,他還只是個七八歲的孩子。回憶起1938年的戰鬥,他反覆念叨著,“慘,太慘了”。指著村外的荒地,鄭晚育說,當時這裡都是屍體啊,把他們這些小孩都嚇壞了。阻擊戰一結束後,鄭晚育曾跟著村裡的長輩到戰場附近幫助掩埋屍體。
  同時鄭晚育記得川軍將士們戰鬥前來到他們村的模樣:“這些川軍紀律很好,大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,很好的人,大部分都死了。”
  銘記歷史
  為他們豎立13米紀念碑
  川軍剛到黎城時,留給當地百姓第一印象是軍紀嚴明,買賣公平。而川軍為了保衛山西人民的家鄉,與日寇殊死戰鬥,更讓黎城人民銘刻於心。東陽關戰役結束兩個月後,當地為陣亡官兵組織了一場公祭大會,有上萬百姓參加。後又在川軍廟每月進行祭奠(後被日軍摧毀)。
  2013年11月中共黎城縣委辦公室簽發了《關於成立八路軍、川軍東陽關抗戰紀念館暨烈士陵園籌建領導組的通知》文件。2014年1月初,作為籌備組成員的楊增元和同事們來到四川搜集資料,為建園做前期工作。
  29日站在皇后嶺上,楊增元介紹目前當地抗日英烈紀念園的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,而紀念園的園址即選在川軍將士曾浴血奮戰的東陽關皇后嶺上。記者瞭解到,根據前期規劃,紀念園將由抗日英雄紀念碑、抗日英烈紀念館等部分組成。建成後,後人可以通過38階臺階,走上皇后嶺,看到高達13米的抗戰英雄紀念碑。
  “紀念碑坐落在東陽關最高處,可以俯瞰整個關內外。”楊增元等籌備人員告訴記者,紀念園計劃於抗戰勝利70周年(即明年9月3日基本建成)。屆時是對參加過東陽關抗戰的川軍英烈最好的告慰。
  華西都市報記者 餘行 實習生楊力山西黎城攝影報道  (原標題:川軍山西浴血地 明年建烈士紀念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41leedl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